六月的寧夏中衛市中寧縣,土地蒸騰著熱浪,枸杞產業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豐收時節。紅寶石般的果實綴滿枝頭,田間地頭、交易市場,人頭攢動、車流不息,在這片承載著致富希望的土地背后,一道無形的安全網正高效運轉,中寧縣公安局構建的聯動護航機制,已成為保障枸杞產業健康發展的堅強后盾。
聚焦產業老痛點 創新護航新機制
“每年的6到9月就是我們的‘大考季’。”中寧縣公安局局長花鐸有感而發。大量采摘工短期涌入,運輸車輛激增,隨之而來的勞務糾紛、侵財案件、交通事故等風險陡增,傳統警務模式難以精準覆蓋枸杞產業全鏈條需求。
非常之時,當有非常之策。面對枸杞采摘期獨特的安全管理需求,中寧縣公安局主動破題,創新推出聯動護航機制。整合派出所、交警、特警力量,采取“車巡+步巡”“晨巡+日巡”相結合的方式,將治安觸角延伸至每一片枸杞地、每一個交易點,在重點區域和交易高峰時段,打造的一套集“快速響應、多警聯動、源頭化解”于一體的實戰化運行體系。
多警種攥指成拳 守護全鏈條安全
聯動護航機制的核心在于高效協同。110指揮中心為“中樞大腦”,一旦接到涉及枸杞采摘、交易、運輸的報警求助,立即點對點調度距離最近的警力快速響應、及時處理。
治安警力+調解力量,化解糾紛在萌芽。“工錢怎么算?”“果子摘壞了誰賠?”類似的糾紛時有發生。在舟塔鄉康灘村萬畝枸杞基地,一起因采摘質量引發的爭執眼看升級。種植戶老馬撥打110報警,指揮中心立即指令舟塔派出所民警處警,不到10分鐘,警車便出現在枸杞地頭。民警耐心傾聽雙方訴求,結合當地采摘慣例和公平原則,經過半小時的釋法說理和調解,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,避免了沖突升級。枸杞采摘期以來,此類糾紛現場調解成功率達98%以上。
警種聯動+偵查中心 快破小案護錢袋
在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,種植戶張大姐剛賣完頭茬枸杞,揣在兜里的1.2萬元現金不慎遺失,急得直掉淚。接到報警,110指揮中心迅速響應。指令附近巡邏的特警隊員第一時間到場保護現場、安撫情緒;視頻偵查中心同步調取市場及周邊監控;城關派出所民警開展走訪。經過多警種緊密協作,不到1小時便鎖定并找到拾遺者,現金一分不少回到張大姐手中。
6月15日清晨,在長山頭109國道上,幾輛運送枸杞的三輪車與一輛小轎車發生輕微剮蹭,導致交通擁堵。交警大隊指揮中心監測到這一情況后,迅速指令長山頭中隊處理。民警快速勘察、拍照取證,在確認無人員傷亡且責任清晰后,立即引導事故車輛移至路邊安全地帶,不到20分鐘,道路恢復暢通,鮮紅的枸杞得以按時進入市場。中寧交通管理大隊未雨綢繆,精準研判采摘期車流動態,在通往鳴沙、舟塔、恩和、大戰場等枸杞主產區的關鍵路段開展疏堵保暢工作。同時加大對超員超載、酒駕醉駕、“三超一疲勞”、一盔一帶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。
紅色效益暖民心 平安筑基促振興
聯動護航機制運行以來,成效顯著。2025年,涉及枸杞警情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,群眾求助類警情現場辦結率達98%,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0%。這份守護,轉化成了群眾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獲得感。
“過去一到枸杞采摘期就提心吊膽,怕采摘工鬧事,怕經濟糾紛,怕路不通。現在好了,有事一個110,警察同志來得快、辦得妥!”這份安全感,正是中寧枸杞產業蓬勃發展的堅實底座。來自北京的客商劉經理也表示:“中寧的治安環境和交易秩序讓人放心,我們更愿意來這里長期合作。”(寧夏新聞網記者 胡俊 圖片由警方提供)